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让更多群众沐浴文化阳光

本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实习记者  朱  萌

2013年,山西省长治市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在示范区后续建设及创新发展过程中,长治市文化馆不断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围绕设施、服务、活动等方面持续将文章做深、做透,取得可喜成效。

 

做好全民艺术普及培训

 

舞蹈、书法、国画、民族器乐、礼仪美妆……这几年,长治市文化馆集结优秀社会资源开展的公益文化艺术培训课程,为市民提供了学习充电、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今年3月初,涵盖多种乐器的免费艺术培训班刚发布报名消息,就不断有市民在线上线下进行咨询。由于报名人数超限,市文化馆不得不腾出大教室、调整课程类别和上课时间,满足群众学习需求。在聘请拥有丰富经验的专业老师教学之外,长治市文化馆还邀请到歌唱家马伟营、指挥家甘霖等知名专家举行公开课,拓宽了群众的艺术视野。

为满足城乡基层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艺术需求,长治市文化馆采取市馆和区县分馆联动的方式,把培训办到群众身边。同时,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更新艺术师资、开设全民艺术普及“学才艺”课程、推送场馆及活动信息等,提供多样文化服务。

 

搭建平台让百姓同乐

 

长治市文化馆在演出形式、演出阵容、拓宽领域等方面下功夫,每年配合市里组织开展长治春晚、长治市艺术节、群众文艺比赛等50余项群文活动,吸引市民主动参与到群文活动中。近3个月,长治市群众文化精品节目展演、长治市小戏小品大赛等多项活动的举办,给长治的文艺爱好者提供了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加长治市群众文化精品节目展演的节目都是文化馆志愿者团队编演的优秀作品,汇集了舞蹈、合唱、模特表演、器乐合奏等多种形式。”长治市文化馆馆长王新普介绍。

而在长治市小戏小品大赛中,小品《双喜临门》、沁源秧歌小戏《护林新传》、小品《柿子红了》等来自长治各县区的节目生动鲜活又短小精悍,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在各类群文活动开展中,舞蹈《乐秋》、广场舞《花鞭舞动庆丰年》、上党落子小戏《刘二牛卖牛》等长治市文化馆组织创作的作品频频获奖,更激发了全市文艺爱好者的参与热情。

 

打造专属公共文化符号

 

近年来,长治市文化馆以地域文化为根基,深入推进长治特色文化元素的挖掘、提炼,并将多种文化元素贯穿到公共文化服务各项工作中,打造长治专属的公共文化符号,也使文化馆成为满足群众求知、求乐、求美需求的重要文化阵地。

作为全国首个中国曲艺名城,长治市拥有潞安大鼓、襄垣鼓书、长子鼓书、武乡琴书等33个地方特色鲜明的曲种。长治人爱听书,早已成为一种风俗习惯。

以曲艺为抓手,长治市积极组织群众开展曲艺活动,推出了一大批曲艺新人和曲艺精品。同时,长治市文化馆依托本地戏曲、曲艺、民歌等资源,通过改编排演兼具健身性、娱乐性、观赏性的节目,传播地方传统文化。

11月2日至3日,京津冀晋鲁豫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暨地方曲艺研讨会及交流展演在长治举办,给长治市文化馆打造曲艺公共文化品牌提供了新思路。王新普表示,今后将积极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手段,依托长治市文化馆数字平台,建立网上曲艺数据库,并进一步探索建立曲艺资源、人才、队伍、作品、资讯这五大数据库,更好地满足市民在曲艺方面的需求。

王新普透露,长治还将打造“艺汇长治”中国曲艺交流中心品牌,落址于长治市文化馆。届时,文化馆将以中心为抓手,建立长治中国曲艺之城协同发展联盟,充分发挥政府、专家、行业组织优势,形成联动会商、深度参与的工作格局。

上一篇: 天下赖姓发源地——河南息县
下一篇: “三湘四水”新湖南 非遗画卷绘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