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淮北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民族团结”实践队赴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贾龙民族村开展以“用匠心延续传统,用艺术点亮乡村”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手工竹编、折纸艺术及墙绘活动,为民族村的孩子们带去知识与欢乐,同时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手工竹编活动:匠心传承
活动首日,实践团队带来了别开生面的手工竹编课程。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认真聆听实践队员讲解竹编的历史与文化意义。队员们不仅展示了竹编工艺的精妙之处,还手把手教孩子们如何将一根根竹篾编织成各种生活用品和装饰品。在队员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逐渐掌握了编织的技巧,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一件件精美的竹编作品在他们手中诞生,展现出孩子们的创造力。
折纸艺术活动:创意无限
随后几天,实践团队开展了折纸艺术课程。一张张普通的卡纸,在孩子们灵巧的手中变幻出千姿百态的形状:飞机、小船、花朵……每一个作品都承载着孩子们的梦想与希望。“折纸让我感受到了创造的乐趣。”民族村的小朋友孙宸兴奋地展示着他的作品。通过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墙绘涂鸦活动:艺术点亮乡村
为让乡村环境更加美丽,实践团队还组织了墙绘涂鸦活动。在团队成员的带领下,孩子们拿着画笔,在村口的空白墙面上绘制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传递着自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憧憬。“看,这是我画的七色花朵!”民族村的小朋友田溪璐指着墙上的作品自豪地说。墙绘活动通过共同创作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艺术的魅力,同时为美化乡村环境带来帮助。
本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贾龙民族村的村委会干部、乡村居民和孩子们的热烈欢迎。“感谢这些大学生们为村里的孩子带来这么多有趣的课程。”学生家长王女士激动地说,“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来到我们乡村。”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不仅为贾龙民族村的孩子们带去了知识与欢乐,更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贾龙民族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文:张海竹/图: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