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4月28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红+绿——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年上好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4年7月6号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青”听乡土实践队赴永定湖坑进行调研和实践。

实践队在湖坑镇镇人民政府前合影 摄:方博文

7月6日上午,实践队员前往南江村,记录村庄水利工程、文旅建设等发展情况。并通过线上直播,将南江村的独特风光与特色产品广泛传播,详细解读了特色产品的独特之处与制作工艺。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南江村的知名度,为当地村民拓展新销售渠道,从而为乡村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实践队员环绕直播介绍南江 |摄:陈乐妤

讲解员为为实践队员介绍南江村如何通过合理规划土地资源,实现乡村经济文化与生态的三重发展。村民们充分利用这核心资源优势,结合本土的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在保护了传统建筑的风貌的基础上,促进经济活动多元化。

讲解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土楼建筑结构 摄:雷王致诚

实践队员与当地土楼居民交谈 |摄:吴闽欣

7月6日下午,湖坑镇政府与实践队开展乡村振兴座谈会,实践队对调研成果进行初步汇报。

实践队员曾瑾提出,江昊现代产业园运用了现代的播种技术、无土栽培以及可控温的温室大棚等,技术革新有助于形成良性的农业现代化产业链,推动农业整体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现象突出,农业发展日益衰退这些现象,现代化农业尤为重要。

实践队员发表言论 |摄:刘陈璟

实践队员陈乐妤表示,梯田上的钢轨可以运输农药化肥,使生产更加便捷。许多农村也广布梯田,但钢轨设施未推广,若该设施能得到广泛普及,相信一定能给农业种植带来较大的收益,实现了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简主任充分肯定了实践队细心观察、深入思索的实践作风,对实践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并与实践队交流关于湖坑镇拥有耕地撂荒现象成因机理,得出了劳动力的老龄化、山区的耕作条件差、水利设施的不完善、农业的经济价值相较其他产业较低的结论。

最后,季翔老师对实践队提出展望,希望实践队能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专业学习,与时俱进,多阅读多体验,扩大自身容量,在思考问题时做到更广泛更深刻。

指导老师对实践队员汇报成果表示肯定 |摄:魏宇亭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要振兴。打好生态牌,走稳绿色路,唱响生态“共富曲”是乡村发展的必经之路。作为新时代的后浪实践深入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以土为卷,执枝为笔,为谱写乡村生态振兴华章贡献一份力量。

文字供稿:巫雯颖 曾瑾 曾议樟

图片供稿:雷王致诚 方博文 吴闽欣 魏宇亭 陈乐妤 刘陈璟

上一篇:自讨苦吃担使命,农林报国当先锋|东北林业大学破“碱”重生兴泰来硕博社会实践队赴泰来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篇:安徽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做新时代扎根新农村的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