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海岛竹韵悠扬颂,非遗匠心独运承

在炎炎夏日,浙江海洋大学“绿竹编经纬,非遗泛舟行”海岛竹编非遗传承实践团于2024年7月11日至8月3日,以探索与传承为主题,深入海岛社区与乡村,开展了一系列别开生面的非遗实践活动。作为浙江海洋大学校级一般社会实践团队,其旨在深入挖掘和推广舟山竹编文化,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参与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安全启航,筑牢文化探索之基

7月11日,浙江海洋大学“绿竹编经纬,非遗泛舟行”海岛竹编非遗文化实践团在定海校区116教室举行了一场安全教育培训。此次培训不仅是对常规安全教育的深化,更是团队成员对即将开启的非遗探索之旅的庄严承诺。团队细致规划,从紧急救援到日常安全,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善,为非遗探索之旅筑起坚实的安全防线。随后,团队成员通过视频观摩等方式,深入了解了海岛竹编的历史渊源、精湛技艺与现代传承,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无限敬仰与保护之心。

 文化沉浸,领悟海岛竹编魅力

7月12日,实践团成员前往定海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展开了一场生动的实践学习活动。在这里,团队成员亲眼目睹了篮子、箩筐等日常用品的精细编织,感受到了竹编在生活中的实用性及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匠人们熟练地破竹、刮青、分丝、编织,每一步都透露着对材料特性的深刻理解和巧妙运用。团队成员在惊叹之余,更深刻体会到了“匠心独运”的含义,也激发了对竹编技艺传承与发展的思考。

深入调研,挖掘竹编文化价值

为深入了解竹编技艺在大众心中的认知与感受,实践团队于7月20日在校内和社区开展了采访活动。采访过程中,不少人认为竹编不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蕴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反馈让实践团成员更加坚定了传承与发扬海岛竹编文化的决心。随后,团队还举办了中期报告暨指导教师线下指导会议,邀请姚舟老师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点评,并对后续实践活动进行规划指导。

 

       图为指导老师姚舟对团队成员进行指导      团队成员陶诺琪供图

文化传播,让非遗文化焕发新生

7月24日,实践团走进竹山社区,开展竹编文化宣讲与体验活动。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亲手制作体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竹编的历史渊源和技艺特色,更被这一古老技艺背后的匠心精神深深吸引。活动不仅让竹编这一非遗文化在社区焕发了新的生机,也激发起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图为团队成员在竹山社区与孩子们体验竹编的全体照     团队成员王璐瑶供图

创新融合,探索竹编技艺新路径

 

7月26日至28日,实践团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和参观舟山博物馆竹编艺术展,深入了解了竹编文化的现状与发展方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众对竹编文化寄予厚望,同时也指出了其面临的问题,发展舟山非遗竹编文化依然任重而道远。为此,实践团积极探索竹编与现代艺术、传统手工艺的融合之路,寻求竹编文化的创新发展。

深入乡村,体验非遗技艺传承

7月29日至8月3日,实践团前往马岙居山小院和马岙街道各个村地点,亲身体验竹编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居山小院,团队成员在竹编艺人的指导下,亲手制作了竹编扇子和竹编小船,感受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同时,团队采访了马岙街道的相关干部,对目前舟山竹编的现状与创新性发展等问题进行讲解与点评,并参与了乡村文化体验活动,感受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为竹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非遗竹编手工艺品      团队成员陶诺琪摄  王璐瑶供图

修远路漫漫:非遗传承与文化发展须砥砺前行

经过近一个月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绿竹编经纬,非遗泛舟行”海岛竹编非遗传承实践团不仅深入了解了海岛竹编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现状挑战,更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效传播了海岛竹编的非遗价值,激发了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成员们深知文化传承的道路漫长且艰巨,但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都能够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一份力量,那么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定能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未来的日子里,实践团队将继续努力,他们将继续前行,用青春的热情与智慧,书写海岛竹编非遗传承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团队全体合照     团队成员王璐瑶供图

上一篇: 山二医心理学院:专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青春奉献构筑“心灵绿洲”
下一篇: “探非遗文脉,访剪纸民韵:山西大学“一剪出新”团队前往忻州拜访非遗剪纸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