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相关号召,成都东软学院 “心联队” 充分发挥青年力量,投身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深入蒲砚村开展了 “第十七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 活动。“心联队”以实际行动坚决扛稳气象防灾减灾的社会责任,本次活动以提升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意识及气象灾害防护能力为核心目标 ,致力于守护全社会生命财产安全。团队围绕当地气象防灾减灾实际情况开展深入调研,全面细致地掌握蒲砚村在防灾减灾领域的需求与现状。
应急演练,筑牢防线
7 月 17 日上午,正值蒲砚村防汛关键期,考虑到暴雨等强对流天气易引发地质灾害,队员们深入村庄地质灾害易发的山区沟谷、陡坡地带,协同蒲砚村村委会组织开展了一场紧张有序的应急疏散演练。
图为蒲砚村工作人员和“心联队”成员大合照
“心联队”队员们结合气象灾害预警特点,在相关区域预先设置警示标识,依据地形条件精心划定安全疏散路线及临时避险场地。演练途中,村民在队员们的引导和帮助下迅速有序撤离。本次演练使村民熟悉疏散流程与避险技巧,强化了应对地质灾害的警惕性及自救互救能力,为有效防范山洪等地质灾害筑牢了安全防线。
图为“心联队”成员和当地村民一起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炎炎夏日,送水传情
7月18日14时,蒲江气温已升至37.8 ℃,地表辐射温度突破55 ℃,热指数逼近“极高危险”阈值。“心联队”队员依据蒲江县气象台“高温橙色预警”提示,携饮用水,沿鹤山街道1.2 km核心作业区布设“移动补水点”,并为户外工作者科普关于高温的风险提示。
图为“心联队”队员在驿站为工作者进行科普
确保科学关怀与预警信息同步抵达。身着志愿服的队员们在柏油蒸腾的空气中穿行,将一瓶瓶凉水依次递到环卫工人、执勤交警、快递骑手手中;简单动作化作“降温干预”,在高温灾害链上嵌入一道人为缓冲带。
图为“心联队”队员为户外工作者送上凉水
涨水无情,生命有岸
汛期叠加暑期,青少年溺水风险陡增。青少年处于“危险认知不全、冒险心理最强”的年龄段,同伴邀约、好奇试水成为最大诱因。
图为“心联队”队员进行防溺水相关知识讲授
队员们以真实且惨痛的溺水事故案例为切入点,向小朋友们细致讲述溺水事故带来的惨痛教训 —— 那些因擅自下水而破碎的家庭、消逝的生命,让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危险水域的致命威胁,在心中深深筑牢 “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 的安全防线。
图为“心联队”队员和小朋友们的合照
知识宣讲,强化防护
傍晚时分,队员们还针对中学生开展了一场高温气象灾害应对知识宣讲会。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宣讲内容兼具生动性与实用性,明确了高温天气下的防护要点。尽量减少高温时段的户外活动,如若必须外出,则要做好防晒措施、穿着透气衣物等。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与案例分析,切实强化了中学生们在高温天气下的自我防护意识。
图为“心联队”成员和当地中学生合照
图为“心联队”队员们为当地村民宣讲气象防灾减灾相关知识
展望未来,防灾同行
“第十七届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 活动,“心联队” 脚踏实地,深入蒲砚村的每一处。从山区沟谷的应急疏散演练,到为高温户外工作者送去清凉,再到针对中学生的高温气象灾害知识宣讲,皆为守护生命财产安全的生动注脚。这些活动有效提升了村民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与自救互救能力,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着温暖与关怀。
气象防灾减灾是一项关乎每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成都东软学院“心联队”将持续深化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推动更多公众了解并掌握气象知识,提升防灾意识与自救能力。当未来的极端天气写下新的考卷,新时代的青年不只做答题人,更要做命题的破译者——用实际行动为乡村留下避险地图,用脚步丈量每一条可能吞噬生命的沟壑,再为它命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