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智’耕祖国大地 ‘志’献青春力量”实践团队走进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纳西族乡,开展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7名师生代表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科技助老等形式,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用专业所学服务基层发展。
实践团首日抵达三坝乡即与乡领导班子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展开座谈。乡领导系统介绍了当地“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成果,通过因地制宜布局特色农产品种植、深加工及农文旅融合,全乡已形成多元化产业格局,部分村镇发展模式获国家级认可。双方围绕产业规模化、生态效益平衡、利益联结机制等现实挑战深入探讨,机电学院师生结合智能制造、农业机械化等专业优势,提出技术咨询、设备研发等支持意向,并就校地合作机制、项目联合申报、人才交流等议题达成初步共识。
会后,实践团实地考察香格里拉天境农业有限公司,详细了解羊肚菌全产业链运作。该公司通过菌种研究中心、冷库设施及土地轮作等创新技术,构建起“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实现产品外销与零售结合的市场布局。企业负责人彭志平透露,未来计划打造“夏收野生菌、冬种羊肚菌”一体化交易中心,进一步带动农户增收。实践团成员对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发展路径有了直观认知。
针对乡村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实践团深入白地村开展科技助老行动。师生们走进村民家中,为三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带来外骨骼机器人体验。在传统民居前,团队成员耐心指导老人穿戴设备,通过智能辅助减轻腰部负担、提升行走稳定性。当老人们借助科技力量迈出稳健步伐时,现场洋溢着温暖与感动。此次实践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需以需求为导向,让智能化、人性化产品真正服务老年群体,实现“科技向善”的社会价值。
此次三坝乡之行,昆明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实践团队既系统梳理了当地产业发展脉络与挑战,又通过科技应用探索助老新模式,生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活动为校地协同发展奠定基础,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青年学子在乡村振兴中的智慧与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