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李燕凌教授率调研组一行莅临泸县,围绕《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研究》课题,深入四川阿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泸县玉蟾街道朝阳社区开展实地调研,并召开专题座谈会听取基层实践经验。泸州市农民工服务中心主任刘景军及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企业和社区部分人员参加了调研。
聚焦企业:解码返乡创业与就业带动“双引擎”
调研组来到四川阿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作为泸县返乡创业典型企业,该公司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逐步成长为县域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调研组一行走进生产车间、产品展厅,详细了解企业返乡创业历程、核心产品研发及市场销售情况,并重点询问了员工待遇保障、社会保险参保率等农民工权益落实问题。“我们公司80%以上员工来自本地农村,通过定期技能培训和职业规划指导,不仅稳定了就业,还带动了周边32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公司副总经理刘天英介绍道。调研组对企业“以创业促就业、以就业惠民生”的模式给予肯定,提出要持续优化企业用工环境,让返乡创业者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引路人”。
深耕社区:共话农业转移人口服务保障新路径
调研组走进泸县玉蟾街道朝阳社区,聚焦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服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朝阳社区作为泸县人口净流入重点社区,现有常住人口中近40%为农业转移人口。调研组通过观看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面对面询问等形式,深入了解社区在户籍制度改革落地、常住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如随迁子女入学、公租房申请、社区卫生服务)、就业创业支持等方面的实践探索,并围绕“如何破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的痛点堵点”展开热烈讨论。社区支部书记、主任骆勇向调研组详细介绍了社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工作的开展情况。调研组指出,社区是服务农民工的“前沿阵地”,要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切实提升农业转移人口的归属感、获得感。
座谈交流:总结经验谋良策,精准施策促融合
随后,调研组召开专题座谈会。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雪亮介绍了泸县推动县域内农民工就地市民化的工作成效与创新举措。作为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县,泸县截至2025年7月,农村劳动力总量达47.78万人,其中转移就业39.58万人(省内17.14万人、省外22.44万人),县域内就业占比超18%。近年来,泸县依托四川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管理信息系统3.0平台,构建起县镇村三级劳务服务体系,动态更新县域内就业创业农民工信息台账;同步落实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公租房保障、免费职业技能培训、优质卫生健康服务等具体政策,让农民工“进得来、留得下、过得好”。
李燕凌教授对泸县在农民工市民化工作中的探索给予肯定。他表示,泸县依托大数据平台精准掌握劳动力动态、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就地市民化的实践,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积极参考。下一步,课题组将结合调研情况,深入分析农民工市民化的需求痛点与政策堵点,为完善相关顶层设计、推动农民工市民化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供稿单位:泸县农民工服务中心 通讯员 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