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03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青春接力小岗梦振兴路上再出发——安财学子探究小岗村农业乡村振兴发展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在沈浩同志纪念馆前,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入党誓词回荡在空气中。2025年7月24日至25日,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栀子花队在队长魏宇彤的带领下,一行11人奔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展“青春无价,小岗前行——探究小岗村农业乡村振兴发展”实践调研。团队成员苏雨龙、余金强、达芸、王鹤姿、朱耔萱、潘禹辰、李昊柠、李丽华、杜珍笑、努尔阿米乃姆・阿卜力米提在指导老师张博的带领下,循着改革足迹,探寻小岗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新实践。​

小岗村,这个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因“大包干”而闻名全国。如今,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小岗村正以新的姿态探索农业现代化之路。栀子花队此次调研,旨在响应国家“十四五”规划,助力智慧农业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深入了解小岗村在农业振兴中的发展模式与经验。​

7月24日清晨,栀子花队的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沈浩同志纪念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实物、一段段影像,生动再现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六年的奋斗历程。他带领村民修路、引水、发展特色产业,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看到沈浩书记为小岗村发展呕心沥血的事迹,我真切感受到‘为民服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付出。”队员达芸在参观后深有感触地说。​

离开沈浩同志纪念馆,队员们前往大包干纪念馆。馆内“十八颗红手印”的雕塑格外醒目,仿佛在诉说着1978年那个冬天,小岗村18位村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通过讲解员的介绍,队员们详细了解了“大包干”从酝酿到实施的全过程,深刻体会到“实事求是、敢闯敢试、勇于创新”的大包干精神内涵。“正是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让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也为今天的乡村振兴提供了精神动力。”队长魏宇彤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

7月25日,栀子花队的队员们走进当年农家景区。灰墙黛瓦的老式农舍与现代化的乡村新居形成鲜明对比,仿佛穿越了小岗村四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景区的老磨盘旁,队员们与正在劳作的村民李大爷聊了起来。“以前种地靠天吃饭,一年忙到头也就勉强糊口。现在不一样了,村里搞起了现代农业产业园,我们不仅有土地流转收入,还能在园区打工,日子越过越红火。”李大爷的话道出了小岗村村民的幸福生活。​

调研过程中,队员们还与当地农民就农产品销售、农业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得知村里的葡萄、草莓等特色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队员们纷纷为小岗村的“互联网+农业”模式点赞。途中遇到一群正在写生的学生,队员们主动上前,向他们宣传党史知识,讲述小岗村的改革故事,让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实践总结会上,指导老师张博对此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小岗村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乡村振兴既要传承改革创新的精神,又要紧跟时代步伐,运用现代科技赋能农业发展。你们作为青年学生,要学习小岗人敢闯敢试的精神,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队员们纷纷表示,两天的实践虽然短暂,但收获满满。他们不仅看到了小岗村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小岗村人民的热情与淳朴,更深刻理解了大包干精神在新时代的意义。“未来,我们会将这次实践的所见所闻分享给更多同学,让大家了解小岗村的发展,也希望能有更多青年投身乡村振兴事业。”队员努尔阿米乃姆・阿卜力米提说。​

青春无价,奋斗有痕。栀子花队的小岗村之行,不仅是一次对改革历史的追寻,更是一次对青春使命的践行。相信在党的领导下,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岗村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续写新的辉煌,而更多像栀子花队这样的青年力量,也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上一篇:“两山”理念引领乡村振兴,余村蝶变谱写生态致富新篇章
下一篇:电商“云桥”赋能渔村振兴,青理学子“五步走”绘就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