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年08月22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美育赋能社区,青春与艺术点亮环境——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走进江苏无锡社区开展实践

近日,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手指上的中国”实践团走进北大街社区,开展艺术课堂与墙绘创作志愿服务。志愿者精心布置教室,融合艺术与环保理念授课,引导孩子们用废旧材料创作200余件手工艺品。随后,团队与社区儿童协作完成墙绘,让旧墙焕新,成为社区情感纽带。此次实践以专业赋能社区美育,用青春书写“美育反哺”的篇章。

艺术启思:精心筹备与丰富课堂的完美结合

艺术课堂的成功开展,离不开志愿者们课前的细心准备。他们提前来到社区活动中心,将教室布置得充满艺术气息与童趣。墙上挂满了色彩鲜艳的森林主题画作,桌子上整齐摆放着各种绘画工具、废旧材料、干花等创作用品,每个座位上还贴心地放置了一张印有小动物图案的卡片,让孩子们一进入教室就感受到浓浓的艺术氛围,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图为孩子们正在制作扭扭棒。管成娴 供图

课堂开始后,志愿者们首先为孩子们讲授了精心制作的艺术与环保课件。课件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动画和简单易懂的文字,向孩子们介绍了艺术的多种表现形式,以及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融入环保理念。比如,展示了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的花瓶、用旧布料缝制的玩偶等,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到“变废为宝”的神奇之处。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孩子们制作手工。管成娴 供图

在提问环节,孩子们纷纷举手,提出了各种有趣的问题。“老师,为什么废旧报纸能变成漂亮的画呢?”“我们平时扔掉的快递盒还能做什么呀?”志愿者们耐心地一一解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们明白其中的道理,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艺术与环保结合的理解。

随后,志愿者们开始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创作属于自己的手工艺品。孩子们专注地投入到创作中,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在这个快乐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制作手工艺品的技巧,更领略到了“艺术+环保”的奇妙之处,明白了环保的重要性和艺术的魅力。

课程结束后,志愿者们收集了孩子们创作的手工艺品,共计200余件。这些作品虽然稚嫩,却充满了童真和创意,每一件都承载着孩子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环保的理解,也为后续的墙绘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

共绘墙景:协作雕琢社区风景

在艺术课堂奠定的良好基础上,墙绘创作正式开启。团队成员与社区小朋友分工协作,美术生负责勾勒复杂轮廓,孩子们参与简单填色。

创作中,成员们不惧酷暑,正午墙面发烫,T恤湿了又干,留下盐渍;丙烯颜料蹭到衣物上难以洗净,大家却视为“勋章”。考虑到社区老人和小孩多,团队选用环保丙烯颜料,确保安全无异味。孩子们虽手法稚嫩,但填色时专注认真,还与成员探讨细节,让作品融入童真视角,每处细节都藏着双向奔赴的创作温度。

图为绘制完成的墙面。管成娴 供图

美育深耕:艺术联结社区温情

墙绘落成后,原本灰扑扑的墙面焕发新生:晨光光斑化作细碎白点,藤蔓间藏着“小心心”,墙根浅绿色与墙角青苔相映成趣。社区组织“认养小动物”活动,孩子们兴奋认领参与创作的形象,作品成为连接居民情感的纽带。团队队长在实践日记中写道:“艺术真正的价值是走进普通人的生活。”

图为实践团与孩子们合影。管成娴 供图

此次实践是专业知识转化为社会服务的尝试,更是“美育反哺”之旅。未来,学子们将继续以专业为社区添彩,用青春为美育赋能。

上一篇:安徽亳州薛阁街道西关社区:“钱袋子”保卫战开进商超 反诈宣传不松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