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如何盘活社区资源、满足居民多元需求并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普遍面临的现实课题。兰新社区立足实际,通过引入社会力量、搭建服务平台、明确分工协同,不仅提升了服务品质与效率,更探索出依托社会资源实现自我“造血”的良性发展路径,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益示范。
一、 突破瓶颈:从“单打独斗”到“借船出海”
传统社区治理模式依赖居委会有限的行政资源和人力,难以应对养老、托幼等多元化服务需求。兰新社区党总支认识到,仅靠自身力量无法实现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社区的持续发展,必须打破“体内循环”,引入专业社会力量。
为此,社区转变角色定位,从服务的直接提供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平台搭建者和过程监督者。通过主动筛选,成功引入了两家专业社会组织:专注于养老服务的“和天老年服务中心”,以及致力于解决学生托管难题的“双玛惠民托管中心”。社区为其提供了必要的场地、政策对接及居民沟通支持,搭建起社会组织承接服务项目的坚实平台。
二、 精准赋能:专业分工激活服务“一池春水”
兰新社区通过建立明确的分工机制,构建起“社区搭台、组织唱戏、居民受益”的共赢格局。在此格局下,社区层面主要负责顶层设计、需求调研与监督管理;社会组织则依托其专业能力,专注于服务的具体执行与落地,共同确保服务既符合公益属性,又能精准响应居民期待。
和天老年服务中心:承接运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与社区大食堂,提供助餐点餐、紧急呼叫、健康监测等智慧养老服务;同时开展“精康融合”项目,为精神障碍康复者提供专业康复训练与心理支持。
双玛惠民托管中心:面向小学生提供日托、晚托服务,通过专业作业辅导与兴趣活动,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与教育难题。
明确的分工使专业力量得以充分发挥,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与品质,让居民享受到更精细、更贴心的社区服务。
三、 内生循环:服务与发展的良性互促
兰新社区通过引入社会组织,成功激活了社区“自我造血”功能,推动治理模式由“外部输血”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社区积极探索可持续运营机制,指导“和天老年服务中心”在政府补贴基础上拓展普惠性有偿服务,保障智慧养老项目长效运行;支持“双玛惠民托管中心”通过合理收费实现良性发展,同时鼓励其履行社会责任,为困难家庭提供费用减免,形成公益反哺。
这一模式产生了显著的“滚雪球”效应:优质服务提升了社区品牌凝聚力,吸引了更多社会资源与合作机会。社区将优化整合后节约的资源用于孵化新型组织、激励志愿者队伍及开展文化建设,持续激发内生动力,构建起“服务吸引资源—资源提升效能—效能优化服务”的螺旋式上升闭环。
展望未来,兰新社区将持续深化“平台化整合、专业化运营、可持续造血”的治理路径,拓展与社会组织的合作维度,围绕全龄友好、数字赋能等方向优化服务供给,着力构建更具韧性与活力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让良性发展的治理成果持续惠及广大居民。
撰写人:茹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