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0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河南石桥村:5000亩地变“湖泊”农场主“飞机”消毒

河南省鹤壁市淇县石桥村一个农场里,一架农用无人机在玉米地上空盘旋。8月12日,5000亩玉米地的积水刚刚退去,土壤依旧泥泞,人还无从下脚。张鹰在现场指挥着排水作业,姜智鑫操控着农用无人机给农田喷药。

河南暴雨过后,这个集5G通信技术、大数据、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物联网技术、智能农业装备于一身的现代化农场,开始了生产自救。

“5000亩玉米地成一片汪洋”

“我赶到农场的时候,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整整5000亩绿油油的玉米地,已经成了一片汪洋,竟连一棵玉米的影子都看不到了。”农场被淹的那天,张鹰刚好要处理其他工作提前离开了农场,闻讯返回农场时,这里已经是另一番景象了。以至于在群里发视频时,有人直接问他:“这拍的是哪里的湖泊?”

“农场里的设备都被泡了。我的同事也被困在里面。”张鹰称。

“半小时左右,积水就达到了2.5米深。”姜智鑫是这家农场的现场负责人,也是张鹰口中被困在农场的同事之一。

7月21日下午,姜智鑫面前的电脑监控屏幕里,来自农场气象站、土壤管事高精度土壤墒情站的警戒数值持续上涨,不断发出预警信息。当天晚上6点前,姜智鑫和同事还一直冒雨操控机器给农田排水,但由于持续强降雨,收效不大。

“等接到了晚上要泄洪的通知,看雨势没有减弱的意思,我们就准备撤离了,没想到村里的路已经被积水阻断,我和同事被困在农场。”“凌晨那会儿,积水达到了2.5米。”姜智鑫撤离到安全区后亲眼看着大水倒灌进总控室,看到自己电脑屏幕上各种监控数据爆表。“想过雨大,但没想到雨这么大,知道要泄洪,但没想到洪水量这么大。”

一半农田来得及补种

“农场有5000亩地,但平时长期在农场驻扎的管理员只有3名。平均每人管理近2000亩地。我们设立这个农场的目的是想利用这5000亩地,对现代化设备做一个落地检测和评估,以便不断探索优化设备。”张鹰告诉新京报记者,农场于去年建成,隶属于河南省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河南省农科院、鹤壁市农科院及淇县农业农村局的专家技术团队深度结合,实现了全自动化种植。

可惜,自动化的力量在天灾面前依旧微弱。“农场设备全淹了,初步评估,损失至少在1000万元以上。”张鹰称。

姜智鑫告诉记者,农场里的积水在7月底才退下去,之前根本进不到农场。置于最高点的一个视频监控设备因为“身高”优势,成为农场50台监控里唯一幸免的一台,如今还发挥了巨大作用,“5000亩地太大了,积水又深,我们通过这台设备可以掌握区域内田地积水实时情况。”农场是网格化管理,目前各种设备虽然被水泡了,但通过其他电话设备登录后台,依旧能够将最新数据实时上传至系统,“从目前监测到的情况来看,农场的土地只有一半可以进行补种,其余的还不行。”姜智鑫称。

灾后防疫时,农场的多架无人机也派上了用场。“从8月10日开始至今,我们一直在用高效低毒杀虫杀菌剂进行农田飞防消杀。”姜智鑫称。

“在县里的支持下,现在我们一边抓紧进行土地恢复,一边考虑实施农作物的补种工作,尽量减少损失,所有设备也正在由专人进行检修。”张鹰告诉记者,淇县县委、县政府还为农场争取了3500亩地的蔬菜种子用于补种。

上一篇: 洪灾过后 湖北随县柳林镇清淤重建家园
下一篇: 南京全域“零”高风险 多个小区解封恢复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