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9月21日,欢迎您访问中国社区发展网!

中国社区发展网

上海黄浦:“党建红+检察蓝”助力破解社区治理顽症

上海市黄浦区打浦桥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时重要讲话精神,自觉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不断深化精细化管理和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在全市首个探索运用检察公益诉讼方式,以“党建红”引领“检察蓝”,打好“组合拳”,破解“三大难”,高质量完成金玉兰广场垃圾厢房改建,彻底解决困扰街区十余年的商居混合商圈垃圾投放和分类难题。

位于打浦路1号与打浦路15号通道处的金玉兰广场垃圾压缩房建成于1998年,由于使用年限过长,致使垃圾厢房锈蚀严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厢房容积不足,建筑垃圾、湿垃圾长期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厢房结构简单,垃圾四分类落实不到位,改建金玉兰广场生活垃圾压缩房工作势在必行。但此垃圾压缩房设于商居混合商圈的“三不管”区域,涉及中港汇·黄浦(原斯格威铂尔曼大酒店)办公租户33家,金玉兰广场写字楼租户120户、裙楼商户10户,绿洲仕格维花园小区居民业主166户,共计329户业主、3家物业管理公司,改建工作面临业主主体多元、物业管理多头造成的“召集难、协调难、推进难”的多重困境,始终举步维艰。该处也成为街道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垃圾分类考核、社区工作满意度测评等各类评检过程中“逢查必失分”的一个“老大难”点位。

巧借专业力量,着力破解“召集难”

街道党工委积极协调黄浦区人民检察院,拓展司法助力社区治理广度。由区检察院出具《检察建议书》(沪黄检行公〔2019〕31010100009号)对街道、职能部门启动检察公益诉讼,借助诉前检察建议,强化监管部门依据相关法规要求抓好监管责任的落实力度。街道联合城管、绿化市容等职能部门、专业单位,通过实地踏勘、走访业主单位负责人,多次召开协调会,摸清历史成因和现有管理模式,理清瓶颈难点,明确职责边界。同时在责任落地上狠下功夫,同步对三家责任主体单位(小区)发出《整改告知书》、区城管执法局出具《责令改正通知书》,全方位倒逼业主单位主动报到,共同参与协商推进垃圾厢房改建工作。

强化条块协同,聚力破解“协调难”

街道党工委联合区检察院搭建协调沟通平台,挖掘司法助力社区治理深度。牵头区绿化市容管理局、区城管执法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区环保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召集斯格威铂尔曼大酒店、华思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绿洲仕格维花园小区物业等各方,聚焦方案落地难,针对施工方案涉及的分类垃圾厢房占地面积、干垃圾压缩设备安装地点、湿垃圾减量设备的选择等各方分歧较大的问题,充分发挥专业职能部门力量,引入第三方加强业务指导,逐步形成共识;聚焦资金分摊难,坚持依法公平原则,按照业主面积分摊费用,针对住宅小区街道视情对分摊部分进行托底补贴,并就改建每阶段进度情况、相关费用使用情况向全体业主张贴公示,确保信息公开透明,让329户业主放心安心。

紧扣关键节点,全力破解“推进难”

街道党工委根据区检察院《检察建议书》抓好指导监督,强化司法助力社区治理力度。注重招投标环节,成立招投标工作小组,成员由斯格威铂尔曼大酒店产权方、金玉兰广场物业管理单位(受业主委托)、农业银行上海分行指定负责人等大业主组成,建立例会制度,研究讨论重大事项,确保工作依法推进;注重问题解决,阶段性汇总梳理垃圾厢房改建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依托现场办公、讨论会商等方式,相关职能部门和专家共同参加,有效解决改建时垃圾收集存放并需符合分类检查规范的问题,及时处置因装机处地面载重量不够等客观原因临时引发的湿垃圾减量设备更换调整等问题,推动各阶段工作环环相扣、有序开展。

改建后的金玉兰广场生活垃圾压缩房于今年10月投入使用,目前湿垃圾冷藏暂存区可存储湿垃圾约40桶/240L(实际日均产30桶);据投入使用后的效果评估分析,干垃圾压缩机每日单次最大压缩量为80桶/240L(实际日均产70桶),能够满足此处垃圾处理需求;同时增设的建筑垃圾厢房,存储量可达到12-15吨,有效减少了周边扬尘、垃圾散落等污染情况。经过连续三年的不懈努力,原本藏污纳垢的“三不管”如今已摇身一变,成为街区治理的“新典范”。

上一篇: 北京顺义:“1+3”工作模式推动红色引领基层治理
下一篇: 江苏泗阳:支部建在小区里 服务送到家门口